查看: 17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分享 |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2019年1月

[复制链接]

57

主题

62

帖子

2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1:2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寒假已经开始了,各位小伙伴们休息之余,也不要忘了提升自我哦。这里是一份崭新的书单,快来看看吧!


2019年 1 月 | 第 42 期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


《“爱国的”独裁者:佛朗哥传》 [美]斯坦利·G.佩恩(Stanley G. Payne) / [西]赫苏斯·帕拉西奥斯
李永学 译
ISBN:978-7-5520-2472-2



《阿姆斯特丹:世界最自由城市的历史》 [美]萧拉瑟 著
阎智森 译
ISBN978-7-5447-7348-5



伦勃朗、梵高、斯宾诺莎、洛克、东西印度公司的殖民船队、全球最早的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不只有红灯区和大麻,这里是整个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自由平等思想的孕育之地。在自由的概念受到多方面冲击的当下,这本书能带人反思,目前的一切都是如何成型的。

《毕加索传1917-1932 卷三》[英]约翰·理查德森 著汪瑞 译
ISBN978-7-3081-8727-5
这是一本毕加索生前就资助的毕加索传记,拟出版四卷,其中前三卷英文版已经出版,一、二卷已由启真馆出版,本书为中文版第三卷。本卷描述的是毕加索艺术的凯旋时期,1917-1932,也即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辉煌生涯。作为毕加索的密友,理查德森不仅获得了第一手材料,包括毕加索的日记、毕加索的论文,以及毕加索本人对关键事件的评论,而且还得到了毕加索的遗孀杰奎琳的帮助,毕加索工作室也前所未有地对他开放。他将严谨的治学和精彩的叙事诉求出色地结合在一起,得出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深刻见解。
本书中含有274 幅图片,另有48 幅彩图。

《缔造大英帝国:从史前时代到北美十三州独立》[美]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 著
张茂元/黄玮 译
ISBN978-7-5598-1048-9



大英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曾统治全球1/4的陆地与人口;在其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是为“日不落帝国”。那么,最初仅仅是孤悬于欧洲大陆外的一个海岛,如何成为后来的庞大帝国?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普利策奖得主詹姆斯·亚当斯在本书中,以时间顺序为框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我们带回一个个具体的历史场景:被罗马人与野蛮人相继入侵、岛上七大王朝兴衰更替、与法国等大陆强国数百年的血腥厮杀、以商业和殖民称霸全球、北美十三州反叛独立……通过对近2000年历史的仔细梳理,亚当斯从王权与议会的斗争、法制、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为大英帝国何以崛起及其在世界历史中担任的角色提供了清晰的答案。

《金犀牛:中世纪非洲史》[法]F.-X. 福维勒-艾玛尔 著
刘成富/梁潇月/陈茗钰 译
ISBN978-7-5203-3055-8
八个世纪,近一千年时光。在世界逐渐开启大航海时代之前,非洲究竟是什么样子?荣获Blois最佳史书大奖,34篇随笔勾勒出8世纪至15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全景,本书呈现出的见证、记录、遗址、物品,像游记般带领读者踏入尘封已久的中世纪非洲史,还原黄金世纪下非洲的灿烂文化。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著
王玫/张小强/韩晓雁/张仓吉/吴国平 译
ISBN978-7-3052-0997-0
曾经创造过辉煌文明的拉丁美洲,为何成为一个身份模糊的美洲次大陆?拉美的独立富强为何屡遭失败?本书缕述了拉丁美洲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五百年来的崎岖历史,试图从历史中寻找解释现实的关键,揭露这片大陆贫穷与动荡的根源。


《路易十六出逃记》[美]谭旋 著
赵雯婧 译ISBN978-7-3032-3984-9
通过目击者的叙述,以流畅的、充满活力的写作风格,为路易十六出逃事件这一老生常谈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作为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描述与分析,本书可谓上乘佳作,发人深省,让人兴趣盎然。

《美国史》(第13版)[美]艾伦·布林克利 著
陈志杰 等 译
ISBN978-7-3012-7821-5
一本畅销美国各大高校半个多世纪的美国史,图文并茂,展现美国从初生到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历程。以政治史为经,以经济史、文化史为纬,兼采新文化史、跨国史等多种崭新视角,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而且叙述流畅,生动活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美国通史。

《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英]理查德·埃文斯 著
胡利平 译
ISBN978-7-5086-9650-8
美国《经济学人》年度好书,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德国史权威理查德•埃文斯的恢宏全景式历史,在清晰的叙事线中插入精彩的人物小传,以各方权力竞逐为主线,串联起19世纪欧洲浪潮涌动、创造力迸发的时代状况,探寻欧洲在19世纪走上文明巅峰,又在20世纪堕入战争深渊的动因。

《苏珊•桑塔格:精神与魅力》丹尼尔•施赖伯 著
郭逸豪 译
ISBN978-7-5201-3735-5
苏珊·桑塔格(1933~2004),美国第一代公知,与汉娜·阿伦特并称为美国20世纪知识界的两位女神。作为文化评论家、小说家、电影制片人、导演和剧作家,她是不平凡的知识分子,也是引领时代的流行偶像。作者在本书中描绘了这位迷人女作家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一生,探讨了桑塔格在影响美国民众文化和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这位精神偶像的人生历程中反观当时动荡的美国社会发生的文化变革。

书中还包括了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丁·戈迪默和桑塔格儿子大卫·里夫的访谈以及桑塔格与她的发行商罗杰·斯特劳斯的信件,具有较高价值。

《维京时代:从狂战士到海上贸易的开拓者》[瑞典]安德斯·温罗特 著王蓉 译
ISBN978-7-5520-2503-3

本书借助丰富资料和跨学科研究成果,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着墨,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全面描绘了8世纪至11世纪末维京人(斯堪的纳维亚人)的生活图景,以及他们如何与欧洲大部分地区碰撞、交流、融合的壮阔历史。


《文化亲昵》[美]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著
纳日碧力戈 等 译
ISBN978-7-5327-7856-0


迄今为止,人类学者大都把国家作为在本地社会生活中具有敌意和侵犯性的东西而加以回避,而实际上,多数人类学学者最终发现,一些国民会比其他人更少愿意接受官方核准的文化和法律规范。即便在更加和平的时代,似乎国家通常会依赖由共同对国家本身表达不敬与藐视而产生的团结感。
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迈克尔•赫兹菲尔德的代表作《文化亲昵》便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本书中明确指出,当下人类学所面临的挑战,是透过民族一致性的表面看问题,以便探讨创造性异议的诸多可能和限度。不要再把民族国家和本质主义全都看作日常经验中遥不可及的敌人,而是视为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方面。
《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王笛 著
ISBN978-7-5201-3423-1
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和城市革命带来了便利,也带走了古城成都的风貌,地方文化的消失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好在,我们可以通过撰写历史来找回这座城市的记忆。《茶馆》《袍哥》作者王笛的新书《消失的古城》讲述了成都这座城市从传统生活到进入现代的故事。它为我们精心描绘了听戏、泡茶馆、街头政治、改良与革命等活动,以及乞丐、妓女、苦力、算命先生等各种身份的人,在这座城市中为生活而挣扎。

《寻踪敦煌古书——世界纪年最早的印本书籍》[英]吴芳思/马克·伯纳德 著袁玉 译ISBN978-7-5598-0160-9
由斯坦因从敦煌藏经洞携回的王玠《金刚经》产生于公元868年,是目前世界纪年最早的印刷书籍,本书以客观、冷静、真挚的笔触,并配以珍贵的插图,从人文、历史的广阔视角,涵盖中亚考古、佛教典籍、印刷工艺、文物修复等多领域知识,叙述了《金刚经》印本重见天日的完整过程。

《在世:评海德格尔的第一篇》
休伯特·L. 德雷福斯 著朱松峰 译
ISBN978-7-3081-8372-7



休伯特·L.德雷福斯所著《在世(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第1篇)》是对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一部分第一篇的经典解读,作者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解释这部20世纪重要的哲学文本,试图把海德格尔哲学观念与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中耳熟能详的关于存在和心灵的观念联系起来,从而被誉为一部首次让英语世界读懂海德格尔的著作。本书是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上的实践转向的奠基之作。实践转向的要义在于把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哲学融合在一起,用前者解释后者,从而让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哲学家为这个转向“背书”。
《在虚构与现实之间:20世纪初期的文学、现代主义和民主》[法]魏简 著杨彩杰/杜卿/包世一 译
ISBN978-7-5115-5666-0
本书选取了谢阁兰的《勒内·莱斯》、卡夫卡的《中国长城》、鲁迅的《阿Q正传》、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和老舍的《茶馆》这五部关于中国的虚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分段建造的长城、四川的好人、皇城中的外国人、江南的阿Q与北京的茶馆,均成为诠释中国之“20世纪初期的文学、现代主义和民主”关系的中国想象。五部作品互相对照,体现出现代主义文学的弥足珍贵之处正在于它对民主世界不确定性的反思。本书既将虚构视为一个人类学现实,又对其进行社会历史学的分析,作者魏简邀请读者通过阅读,参与到一种新的阅读空间的创设行动中来。
《中国古代文学:从到陶渊明》[日]白川静 著
曹珺红/赵霞 译
ISBN978-7-2201-0967-6


本书为日本文字学家、汉学家白川静代表作《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二部,述及西汉初期到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文学史,涉及司马迁、汉赋与乐府、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陶渊明、谢灵运等文学派别与文学家。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字学功底与考据功力,加之日本学者严谨而细腻的风格,遂使本书常发他人所不能道,视角独特,见解深刻。全书从《史记》中的“天道是耶非耶”一句入手,将其作为理解西汉至南北朝之间企图摆脱国家羁绊、拒绝埋没于体制的“士人”精神的锁钥,勾勒出中国古代士人努力把握命运、遵循自然情感而生的人文群像。

《中国古道:1881韦廉臣夫人从烟台到北京行纪》[英]伊莎贝拉·韦廉臣 著
刘惠琴 译ISBN978-7-1011-3475-9
本书是近代著名传教士威廉臣的夫人所著,记录了其1881年随威廉臣从烟台到北京沿途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展现了一幅在时代变迁的历史大视野中,十九世纪末中国北方社会生活的风情画卷。用独特的西方女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力,书写中国下层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中国社会的世态风俗,为读者留下了大量的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珍贵记忆。

来源 |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1-23 10:41 , Processed in 1.64309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